注册VIP会员,即可获取:

· 专业英语级别测试

· 免费英语学习资料

· 纯英语外教体验课

已有超过 10,000 名学员选择维特

首页 > 学习分享 >

BBC精选:自然与科技:朋友还是敌人?


不难想象,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对抗后,自然与科技之间的这场决斗即将在21世纪打出关键一拳。
“人类从来都不属于自然。我们一直都属于科技。”
落日被自拍掩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吨有毒“电子垃圾”倾倒在加纳西部的湿地。“橡子”、“蝰蛇”和“柳树”纷纷从《牛津小词典》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宽带”、“模拟”和“复制/粘贴”。
我们抱怨荒郊野外也被Wi-Fi“殖民”,但却声称上网是人权。我们对狩猎行为痛心疾首,但却利用自己发布的社交媒体内容帮助犯罪分子追踪稀有野生动物。我们梦想着在宁静的马尔代夫群岛度假放松,但却希望乘坐便宜到难以为继的航班抵达那里。
 
 
难怪我们如此矛盾。正如科学哲学家克里斯多夫·波特(Christopher Potter)在他的著作《如何制作人类》(How To Make A Human Being)中所说:“人类从来都不属于自然,我们一直都属于科技。”
自从学会使用火以来,现代人类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称霸世界的道路。
如今,从烹饪器具到虚拟现实眼罩,科技只是人类为了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喧嚣世界上,满足我们的自觉意识而开发的一系列战略。这使得我们的创新动力与大脑结构一样“自然”。
所以,我们发现自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我们往往会为了追求短期变化或者解决经济和政治问题而牺牲自己天然的栖息地。我们的很多数字发明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这些发明也让我们越来越疏远这个世界。尽管如此,科技与自然仍在以非常积极的方式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自然灵感
以仿生学为例,在这一领域,自然的设计元素和流程会成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具的模板。魔术贴(Velcro)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它是由瑞士工程师乔治斯·德·梅斯特拉尔(Georges de Mestral)于1941年发明的,他当时发现山上的苍耳会钩在自己的衣服和宠物狗的皮毛上,并由此获得了灵感。
该领域近期的科技进步还包括参照蜘蛛网的结构设计的新生儿外用绷带;效仿病毒开发的一种自我装配的纳米粒子,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癌细胞内;还有一种超高效反射式彩色电子阅读器屏幕,它的灵感源自在亮光条件下闪光的蝴蝶翅膀。
“过去10年间,由于我们几乎能够不间断地监控珍贵的自然资源,使得科技对自然产生了最为积极的影响。”
另外,人类还在利用科技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性项目提供帮助。“自然科技”(Technology For Nature)是由伦敦动物学会、伦敦大学学院和微软研究院合作组建的一个独特项目,其目的是通过科技人员与动物学家之间的合作“快速改善全球自然保护响应机制”。
 
FetchClimate和Mataki两个项目也可以集中体现这一趋势:前者是一款免费的高速云计算服务,可以为专家提供世界任何地区的精确气候变化数据;后者则开发了许多用于记录野生动物行为的新型设备。
该组织联合创始人卢卡斯·约帕(Lucas Joppa)博士承认,由于某些学科一直以来都存在冲突和对立,因此要让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展开合作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战。“语言、术语、动机上都存在差异。”他叹气道,“几乎方方面面都有差异。”但他也相信,在这些差异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是完全值得的。
“目前最亟待解决的自然保护问题包括:监控受保护的区域、追踪极具商业价值的物种以及在线侦查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他解释道,“过去10年间,由于我们几乎能够不间断地监控自然保护区和犀牛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使得科技对自然产生了最为积极的影响。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
当然,自然不仅仅是可爱的小狗和壮观的瀑布,科技还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它残酷的一面。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推文中的话题标签和Instagram照片中的地理标签已经成为实时分享最新消息的宝贵渠道。谷歌的Person Finder是2011年日本海啸期间开发的一款寻亲服务,目前在尼泊尔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受灾地区将救灾任务众包出去。
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也是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典范。试想,可以将高层建筑变成垂直农场,在房顶和墙上栽种各种作物;可以利用多余的空间栽培藻类生物燃料;还可以通过嫁接生物发光基因,把树木变身为路灯。尽管引来了很多批评,但伦敦的花园桥(Garden Bridge)项目还是表明,我们正在向着开发城乡融合的景观迈出第一步;到2050年,全球各地的城市预计将新增25亿人口,所以现在开展这类项目可谓恰逢其时。
很显然,从整体来看,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算太糟。但这种拉锯战究竟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呢?
“我们不能再对立地看待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集中精力让它们和谐相处。”
波特认为“科技催生了宅文化”,考虑到数字平台的成瘾性,这一观点有时很难反驳。当我们外出时,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也会将我们继续困在自己的头脑中,即便是行走在最美丽的乡村小路上也不例外。
但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软件生态系统,其目的就是增强我们对美好户外活动的向往。例如,有一家名为Leafsnap UK的公司可以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到树叶上,以此帮助人们辨认156个树种。还有很多颇有新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环境重新建立联系。
 
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然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拼车应用和家庭用电监测设备只是个开始。约帕正在开发“许多算法,鼓励公民科学家根据国际政策搜集珍贵物种的观察资料。”
当然,正如约帕所说,“科技无法解决当今所有的自然保护问题,但它的确是工具箱里的一个了不起的工具。”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混乱中裹足不前,而是应当集中精力充分挖掘它的潜力。尽管“火星一号”团队已经开展了尝试,但短期内仍然不太可能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要找到与地球一样美丽的星球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伤痕累累。
技术专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相信,科技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它会与所有的物种遵守相同的发展规律。他说的或许没错。或者,自然与人类一样,也是一种神秘的科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再对立地看待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集中精力让它们和谐相处。
原文片段:
It’s all too easy to imagine nature and technology as being engaged in a centuries-long boxing match, with the 21st delivering the knockout punch.
Humans never were part of nature. We were always part of technology
Sunsets obscured by selfi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onnes of toxic ‘e-waste’ dumped in Ghanaian wetlands each year. Words such as 'acorn', 'adder' and 'willow' excised from the Oxford Junior Dictionary to make way for 'broadband', 'analogue', and 'cut and paste'.
We complain about the colonisation of our wild places with wifi, yet declare internet access to be a human right. We despair about poaching while helping the culprits track down rare animals with our social media posts. We dream of relaxing on tranquil Maldivian islands, but demand unsustainably cheap flights to get us there.
No wonder we're so conflicted. As the scientific philosopher Christopher Potter points out in his book How To Make A Human Being, “Humans never were part of nature. We were always part of technology.”
From the moment modern humans harnessed the power of fire, it put us on a path to global domination and we never looked back.
Now, from cooking vessels to virtual reality headsets, technology is simply a set of strategies our species h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cope with being self-conscious creatures on a chaotic and often hostile planet. That makes our drive to innovate just as ‘natural’ as the structure of our brains.
So we find ourselves stuck between a rock and a MySpace; and all too often we sacrifice our native habitat for the short-term exhilaration of change and short-term resolution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s. But although many of our digital inventions serve to estrange us from the world they were created to enrich, technology and nature are also continually cross-pollinating in powerfully positive ways.
 
 
 
 

上一篇: 上一篇:职场口语:介绍别人相识时的不同表达

下一篇: 下一篇:英语翻译:关于生活的11个感悟

 
精彩分享

标题:BBC精选:自然与科技:朋友还是敌人?


不难想象,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对抗后,自然与科技之间的这场决斗即将在21世纪打出关键一拳。
“人类从来都不属于自然。我们一直都属于科技。”
落日被自拍掩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吨有毒“电子垃圾”倾倒在加纳西部的湿地。“橡子”、“蝰蛇”和“柳树”纷纷从《牛津小词典》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宽带”、“模拟”和“复制/粘贴”。
我们抱怨荒郊野外也被Wi-Fi“殖民”,但却声称上网是人权。我们对狩猎行为痛心疾首,但却利用自己发布的社交媒体内容帮助犯罪分子追踪稀有野生动物。我们梦想着在宁静的马尔代夫群岛度假放松,但却希望乘坐便宜到难以为继的航班抵达那里。
 
 
难怪我们如此矛盾。正如科学哲学家克里斯多夫·波特(Christopher Potter)在他的著作《如何制作人类》(How To Make A Human Being)中所说:“人类从来都不属于自然,我们一直都属于科技。”
自从学会使用火以来,现代人类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称霸世界的道路。
如今,从烹饪器具到虚拟现实眼罩,科技只是人类为了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喧嚣世界上,满足我们的自觉意识而开发的一系列战略。这使得我们的创新动力与大脑结构一样“自然”。
所以,我们发现自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我们往往会为了追求短期变化或者解决经济和政治问题而牺牲自己天然的栖息地。我们的很多数字发明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但与此同时,这些发明也让我们越来越疏远这个世界。尽管如此,科技与自然仍在以非常积极的方式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自然灵感
以仿生学为例,在这一领域,自然的设计元素和流程会成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具的模板。魔术贴(Velcro)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它是由瑞士工程师乔治斯·德·梅斯特拉尔(Georges de Mestral)于1941年发明的,他当时发现山上的苍耳会钩在自己的衣服和宠物狗的皮毛上,并由此获得了灵感。
该领域近期的科技进步还包括参照蜘蛛网的结构设计的新生儿外用绷带;效仿病毒开发的一种自我装配的纳米粒子,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癌细胞内;还有一种超高效反射式彩色电子阅读器屏幕,它的灵感源自在亮光条件下闪光的蝴蝶翅膀。
“过去10年间,由于我们几乎能够不间断地监控珍贵的自然资源,使得科技对自然产生了最为积极的影响。”
另外,人类还在利用科技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性项目提供帮助。“自然科技”(Technology For Nature)是由伦敦动物学会、伦敦大学学院和微软研究院合作组建的一个独特项目,其目的是通过科技人员与动物学家之间的合作“快速改善全球自然保护响应机制”。
 
FetchClimate和Mataki两个项目也可以集中体现这一趋势:前者是一款免费的高速云计算服务,可以为专家提供世界任何地区的精确气候变化数据;后者则开发了许多用于记录野生动物行为的新型设备。
该组织联合创始人卢卡斯·约帕(Lucas Joppa)博士承认,由于某些学科一直以来都存在冲突和对立,因此要让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展开合作需要克服巨大的挑战。“语言、术语、动机上都存在差异。”他叹气道,“几乎方方面面都有差异。”但他也相信,在这些差异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是完全值得的。
“目前最亟待解决的自然保护问题包括:监控受保护的区域、追踪极具商业价值的物种以及在线侦查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他解释道,“过去10年间,由于我们几乎能够不间断地监控自然保护区和犀牛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使得科技对自然产生了最为积极的影响。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
当然,自然不仅仅是可爱的小狗和壮观的瀑布,科技还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它残酷的一面。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推文中的话题标签和Instagram照片中的地理标签已经成为实时分享最新消息的宝贵渠道。谷歌的Person Finder是2011年日本海啸期间开发的一款寻亲服务,目前在尼泊尔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受灾地区将救灾任务众包出去。
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也是科技与自然融合的典范。试想,可以将高层建筑变成垂直农场,在房顶和墙上栽种各种作物;可以利用多余的空间栽培藻类生物燃料;还可以通过嫁接生物发光基因,把树木变身为路灯。尽管引来了很多批评,但伦敦的花园桥(Garden Bridge)项目还是表明,我们正在向着开发城乡融合的景观迈出第一步;到2050年,全球各地的城市预计将新增25亿人口,所以现在开展这类项目可谓恰逢其时。
很显然,从整体来看,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算太糟。但这种拉锯战究竟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呢?
“我们不能再对立地看待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集中精力让它们和谐相处。”
波特认为“科技催生了宅文化”,考虑到数字平台的成瘾性,这一观点有时很难反驳。当我们外出时,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也会将我们继续困在自己的头脑中,即便是行走在最美丽的乡村小路上也不例外。
但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软件生态系统,其目的就是增强我们对美好户外活动的向往。例如,有一家名为Leafsnap UK的公司可以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到树叶上,以此帮助人们辨认156个树种。还有很多颇有新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环境重新建立联系。
 
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然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拼车应用和家庭用电监测设备只是个开始。约帕正在开发“许多算法,鼓励公民科学家根据国际政策搜集珍贵物种的观察资料。”
当然,正如约帕所说,“科技无法解决当今所有的自然保护问题,但它的确是工具箱里的一个了不起的工具。”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混乱中裹足不前,而是应当集中精力充分挖掘它的潜力。尽管“火星一号”团队已经开展了尝试,但短期内仍然不太可能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要找到与地球一样美丽的星球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伤痕累累。
技术专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相信,科技就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它会与所有的物种遵守相同的发展规律。他说的或许没错。或者,自然与人类一样,也是一种神秘的科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再对立地看待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集中精力让它们和谐相处。
原文片段:
It’s all too easy to imagine nature and technology as being engaged in a centuries-long boxing match, with the 21st delivering the knockout punch.
Humans never were part of nature. We were always part of technology
Sunsets obscured by selfi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onnes of toxic ‘e-waste’ dumped in Ghanaian wetlands each year. Words such as 'acorn', 'adder' and 'willow' excised from the Oxford Junior Dictionary to make way for 'broadband', 'analogue', and 'cut and paste'.
We complain about the colonisation of our wild places with wifi, yet declare internet access to be a human right. We despair about poaching while helping the culprits track down rare animals with our social media posts. We dream of relaxing on tranquil Maldivian islands, but demand unsustainably cheap flights to get us there.
No wonder we're so conflicted. As the scientific philosopher Christopher Potter points out in his book How To Make A Human Being, “Humans never were part of nature. We were always part of technology.”
From the moment modern humans harnessed the power of fire, it put us on a path to global domination and we never looked back.
Now, from cooking vessels to virtual reality headsets, technology is simply a set of strategies our species h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cope with being self-conscious creatures on a chaotic and often hostile planet. That makes our drive to innovate just as ‘natural’ as the structure of our brains.
So we find ourselves stuck between a rock and a MySpace; and all too often we sacrifice our native habitat for the short-term exhilaration of change and short-term resolution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oblems. But although many of our digital inventions serve to estrange us from the world they were created to enrich, technology and nature are also continually cross-pollinating in powerfully positive ways.
 

首页 > 学习分享 >